听新闻
放大镜
元代士人的家训
2018-08-27 09:0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宋辽金元时期,除了宋朝汉民族的家训之外,我国少数民族的家训史料极少。从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看,辽金元三朝的传世家训寥寥无几,但却出现了在传统家训史上影响深远的《郑氏规范》,在《郑氏规范》之外,元代士人如耶律楚材、许衡等也留下了一些教子诗文,这里仅对耶律楚材与许衡的家训略作阐述。

  耶律楚材的家训诗文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耶律楚材自幼熟读经史,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卜,金章宗(1190-1208年在位)时任开州(今河南濮阳)同知,宣宗(1213-1223年在位)时任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崛起后,耶律楚材历仕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达三十年之久,官至中书令,元朝的立国规模大多由他奠定。耶律楚材在任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民生安定,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措施。耶律楚材博学多才、能文善诗,他留下来的著作有两部:一是记录其西域见闻的《西游录》;一是后人编辑的、收录其诗文的《湛然居士文集》。

  耶律楚材的教子诗和他的其他诗作一样,通俗易懂,毫不矫饰。归纳耶律楚材教子诗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勤学不辍,自强不息。

  在《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一诗中,耶律楚材教育儿子耶律铸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将时光浪费在玩乐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汝知学不学,何啻云泥隔。为山亏一篑,龙门空点头。”学与不学对一个人而言有天壤之别。古语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学习要持之以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因此耶律楚材寄望儿子“继夜诵诗书,废时毋博弈。勤惰分龙猪,三十成骨骼。孜孜寝食废,安可忘朝夕。”

  这首诗写于窝阔台六年(1234),次年耶律楚材又写诗告诫正值学习知识阶段的儿子耶律铸要自强不息,勤于修身,勤读经史,不要沾染不良嗜好,为以后的事业打好基础:

  汝方志学年,寸阴真可惜。孜孜进仁义,不可为无益。经史宜勉旃(音zhān,相当于“之”),慎毋耽博弈。深思识言行,每戒迷声色。德业时乾乾,自强当不息。

  其次,谦虚谨慎,谨言慎行。

  耶律楚材十分重视对儿子进行品德教育。在不少教子诗中,他都耳提面命要儿子向圣贤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他要求儿子“远袭周孔风,近追颜孟迹。优游礼乐方,造次仁义宅。”

  他还嘱咐儿子谦虚谨慎,谨言慎行,以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指导自己的行为。耶律楚材在《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一诗中写道:

  行身谨而信,于礼顺而摭(音zhí,意为选取)。祥麟具五蹄,溟鹏全六翮。为人备五常,奚忧仕与谪。成功不自满,始知谦受益。慎毋忘此诗,吾言真药石。

  第三,家史和家风的教育。

  耶律楚材出身声名显赫的皇族,他自然不忘对儿子进行家史的教育,这也是他教子诗的一个鲜明特色。在儿子耶律铸十五岁生日那天,他写了一首长诗,诗中歌颂了祖先的伟大功绩和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希望耶律铸也能向祖辈们那样,研习儒术,建功立业。他叮嘱儿子“儒术勿疏废,祖道宜薰炙。汝父不足学,汝祖真宜式。”在另一首送给房孙(同宗但非嫡亲的孙子)重奴的一首诗中,耶律楚材也告诫他加强自身修养,不要辱没优良的家风:“汝亦东丹(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倍曾为东丹王)十世孙,家亡国破一身存。而今正好行仁义,勿学轻薄辱我门。”

  许衡的家训与实践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怀庆河内(今河南焦作)人。许衡自幼聪颖,好学善思,曾与姚枢、窦默等学者讲习程朱理学,由于他学识渊博且擅长辞令,听过他讲学的人无不心悦诚服,就连凡夫俗子也能得到感悟。许衡十分重视教育,蒙哥在位时,他曾受忽必烈之邀出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办学校。忽必烈即位后,许衡受命与刘秉忠等人策划立国规模、议定朝仪官制,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许衡积极倡导理学,宣扬儒家纲常伦理,对理学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统治地位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许衡死后谥“文正”,追封魏国公,有《鲁斋遗书》等作品传世。

  许衡教育儿子的家训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写给儿子师可的信和一首著名的《训子》诗中。在给儿子的信里,许衡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告诫儿子一定要学好儒家经典《四书》和朱熹编辑的宣扬理学的作品——《小学》。他在信中写道:

  《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讲习,望于此有成,他书虽不治,无憾也。今殆十五年矣,尚未成诵,问其指意,亦不晓知,此吾所以深忧也。

  他劝导儿子只读这几本儒家著作,自然是迂腐之见。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许衡是按照传统社会的人才培养标准,力求从小就注意孩子思想品德的养成。这几部书,尤其是《小学》,是专为儿童编写的传授立教、明伦、敬身、嘉言、善行等内容的道德教育读本,教育儿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种蒙以养正的教育是极端重要的,许衡之所以对儿子读这几本书不用功深为忧虑,正因为此。许衡是十分注重儿童的开蒙教育的,他说:“凡人小幼时,不引得正,后便难了。如字画端楷之类是也。”

  在这封信中,许衡还分析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导儿子扬己之长,克己之短,而且要自立自强,居安思危,不要依仗父亲的官势,否则反受其累。他说:

  我生平长处,在信此数书(即上文提及的《四书》等儒家经典);其短处,在虚声(即虚名)牵制,以有今日。今日之势,可忧而不可恃也。汝当继我长处,改我短处,汝果能笃实,果能自强。我虽贵显云云,适足祸汝,万宜致思。

  许衡的《训子》诗是流传甚广的一首家训诗:

  干戈恣烂漫,无人救时屯。中原竟失鹿,沧海变飞尘。我自揣何能,能存乱后身。遗芳藉远祖,阴理出先人。俯仰意油然,此乐难拟伦。家无儋石储,心有天地春。况对汝二子,岂复知吾贫。大儿愿如古人淳,小儿愿如古人真。平生乃亲多苦辛,愿汝苦辛过乃亲。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致民。但期磊落忠信存,莫图苟且功名新。斯言殆可书诸绅。

  许衡在诗中表达了能苟全性命于战乱之世的满足之情和对追名逐利的轻视,同时教育两个儿子加强道德修养,像古人那样保持淳朴、率真的本性;要吃苦耐劳,襟怀磊落,以忠君济民为己任,不贪图功名富贵,并要儿子将此作为座右铭牢记不忘。

  在个人修养和家庭教化方面,许衡是表里如一、身体力行的。史书上留下了许衡“慎独”的一段佳话,至今常被写入传统美德教育的书中。据《元史》记载,金元兵乱之际的一个酷热的盛夏,许衡与人一起去河阳。连年战乱使得村庄只剩下断壁残垣,连个人影都没有。大家在烈日下行走了大半天,又饥又渴。正在一筹莫展时,有个同伴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梨树,树上挂满了梨子。众人喜不自禁,纷纷争抢梨子吃,唯有许衡不为所动,独自坐在树下歇息。众人问他为何不吃,许衡回答说主人不在,哪能随便动人家的东西。众人都笑他太认真了,这兵荒马乱的,恐怕梨树的主人都不在人世了。许衡却不以为然,他回答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最终也没吃树上的梨子。

  在家庭教育中,许衡注意身教胜于言教,注重对儿子优良品德的养成训练。在他的教育下,许家子弟处世都很谨慎,自幼就养成了恪守道德准则的品行,《元史》称,由于这种从小的“养正”教育,“庭有果,熟烂坠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可见许家的孩童都养成了“慎独”的品格,即便经过别人家落满烂熟果实的庭院,也能视若无睹,不吃一个。在这种优秀家训家风的影响之下,许衡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品德,为官很有操守,许师可“志趣端正”,官至通议大夫;许师敬历任监察御史、国子祭酒、中书右丞等职,亦官声卓著。

  ※作者陈延斌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14ZDB007)首席专家,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