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就是我们民营企业的‘娘家人’,遇到司法问题向他们反映,总能在最短的时间给我们清楚回复,特别贴心!”近日,在淮安市检察院“护航民企发展”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讲述了自己和检察机关的“缘分”。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淮安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为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查找检察机关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的短板,11月19日,淮安市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举行“护航民企发展”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走进检察院。
淮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肖天奉表示:“检察院将进一步完善与工商联衔接机制,加强与各政法机关的合作,将服务民营企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欢迎民营企业家们向我们反映问题。”
精准护航,多项政策切实惠及民企
“因为我本人被社区矫正无法出行,公司陷入了困境,检察机关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成功申请随行监管外出前往上海、河南等地,要回了180万元的货款,还与一家企业达成1000万元的初步合作,解决了100多名工人的工资问题。”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张云讲述了企业的经历。
2018年,张云的企业因未及时建设危险废物仓库等原因被县环保局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张云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虽然企业积极进行整改,但因张云无法外出索要欠款,企业濒临破产。得知情况后,盱眙县检察院多次走访张云的企业,并推动在县内出台《涉企重大发展事项社区服刑人员外出随行监管暂行办法》,成功帮助包括张云在内的4名民营企业家申请赴县外工作,挽救了困境中的企业。
近年来,淮安检察机关立足实际,探索出台多项政策,实实在在惠及本地民营企业,相继出台《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系列文件,联合市工商联推动开展“服务非公经济、护航淮商崛起”等重点项目。全市检察机关立足淮安经济发展特色,个性化打造了“服务台企工作站”“司法护航‘红碧白绿’‘四色’(盱眙龙虾、淮河生态、凹凸棒土、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等特色亮点工作,因地制宜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同时,为提高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深入70余家非公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征询意见建议190余条,并通过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邀请企业家走进检察院,实实在在把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严厉打击,剑指侵犯民企合法权益犯罪
“我所兼任职的某网络科技公司原董事长在职期间,挪用单位资金达1000多万,给公司造成了极大损失,我通过市工商联向检察机关进行反映情况后,很快得到了回复,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2016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立足“四大检察”,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加强对司法行为侵害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民事检察监督,积极推进行政检察加强对行政诉讼及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案件63件144人,提起公诉104件251人,对涉民营企业案件在检察环节实行优先批捕起诉,共提起公诉金融犯罪案件125件188人,助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其中,市检察院办理的3件民事虚假诉讼案件再审均获改判,为企业避免损失1445万元。
另外,2018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发出督促履职检察建议10份,其中盱眙县检察院通过向相关部门发出行政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养猪厂排污侵害某公司农业生态旅游、淡水养殖业务履职并修复受损环境,得到省人大领导的肯定。
宽严相济,不因办案中断民企正常经营
近年来,淮安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普法宣传,促进其守法经营,共同培育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
金湖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伪造公司印章案件中,充分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对涉案人员进行全面客观评估,依法对三名犯罪嫌疑人适用相对不起诉,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淮阴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亿元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中,对19名小微企业主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被采纳。同时针对另案处理的外地犯罪嫌疑人胡某某因其被羁押,导致其经营的三家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8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的问题,在全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其变更强制措施,并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帮助胡某某顺利回乡解决企业困境。
淮安市检察院还联合市工商联开展“检察官挂钩法律服务进商会”系列普法活动,从全市选拔40多名优秀员额检察官,与行业及地域商会结对挂钩开展法律服务,有效强化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意识。
“企业陷入法律困境时,检察机关及时伸出的援手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但也希望检察机关能加强普法,从源头上解决民营企业涉罪问题。”参会的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希望检察机关多走进企业开展普法活动,将护航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举措更好地落到实处。”□本报通讯员 张家兴 周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