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源:天上掉下馅饼也不吃
2017-12-11 17:37:00  来源:
 匡源(1815一1881)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清朝名臣和著名教育家。他1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34岁成为皇太子奕言宁(咸丰帝)的老师。先后出任会试同考官、兵部右侍郎、江西和山西乡试考官、吏部左侍郎并代理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并赐紫禁城骑马。1862年任职随称赞襄政务大臣。短短六年,匡源由皇子师连升数级进入中央权力中心,为咸丰皇帝“顾命八大臣”之一。

  不同于晚清官府奢靡腐败的风气,匡源为官严以律己,勤勉清廉,不沾恶习。他对败坏的社会风气极为痛恨,为振作朝纲,愤而撰写了很多指斥时弊的奏议(理财、任官、治军、戒奢、改革吏制等建议),现主要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档案馆中。他不畏权势,同结党营私进行尖锐的斗争。

  匡源不治家产,不吸鸦片,不拉小圈子,“立朝无所攀附”,更不徇私枉法。一般朝臣总要为自己的家族谋一点利益,他们大都将亲属、族人、同乡、知交等拉入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匡源在中央为官22年,匡氏家人没一人入仕,甚至胶州同乡也没人借他的关系入朝为官。按封建律例,枢臣要员可请封妻荫子,即使这样匡源也不贪占!皇上曾依功按例封匡源长子匡寿林为三品荫生,据传当时匡大少爷已领旨登车,儿媳林氏移步拜见公公,语及宦海险恶,丈夫为官难保清廉,一旦涉嫌,灾祸难免,不如免赴。匡源以为确论,自己正有此虑。于是临场弃官归第,飞章请辞。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吃,虽有惧祸免灾的因素,但其清廉守正之心可见一斑!咸丰帝对他的这种“密勿从公”的做法深表赞赏,亲书“三复白圭”匾额赐匡源以示嘉勉。

  匡源幼时家境贫寒,应试盘费曾得守坟人王家仗义卖地资助。匡源非常感激,后考中授官以至晋升军机,返乡时总不忘探望这位“贱民”,按说他那样大的权势,连省府的巡抚都要亲自作陪,出门迎送,现在衣锦还乡,却是不露一点官架,每次都是步行进村,与王家同吃地瓜面扣,同睡半截席的土炕,叙旧话新,如同家人。这些轶事,至今还为当地老一代人津津传诵。

  匡源被慈禧扣罪名罢官退出政界后,受聘担任济南泺源书院的山长(相当于大学校长),讲学17年,弟子多达3000多人,科举金榜高中者400余人,他的门生中有出息有作为的后起之秀不下百人。成果之盛在清朝历史上是少有的,他深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乐趣。

  编辑: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