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铁军精神”的重要内涵
2017-12-11 17:39:00  来源:

 阜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刘少奇率领的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驻阜宁一年零五个月,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率领三师与阜宁人民并肩战斗五年之久。县内现有红色遗存名录91处,其中以坐落在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的新四军军部最为出名。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新四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铁军精神”。近年来,阜宁县检察院汲取“铁军精神”内涵,教育引导干警坚守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努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作风严明、执法履职规范的检察队伍。

  提起新四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铁的新四军”“铁军”。八年全面抗战,新四军共对敌作战2万余次、歼日伪军47万余人。一个“铁”字,概括出了新四军的特质和精髓,也反映出新四军的风骨和战斗历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7月9日新四军军部从盐城泰山庙撤出,转移到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直至1942年12月26日。

  停翅港地形复杂,周围皆芦苇荡,便于隐蔽;地势虽然偏僻,然傍倚阜淮公路,交通便捷,能攻能守。在此,新四军为阜宁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四军成立之初,4个支队所属8个团,依次取“保持发扬优良传统”中一个字,作为对外代号,如保团、扬团、统团等,这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铁军精神”的重要体现。

  “铁军精神”的根本是亲民爱民、为民造福。新四军在阜宁期间,为不打扰百姓,常常露宿街头或野外,还常常帮助百姓割稻、种菜、挑水、劈柴。为严格规范部队作风,新四军要求每名军人在群众家都必须严格执行“六不走”纪律:“水缸不打满不走,地不打扫好不走,门板不上齐不走,借东西不归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偿、不道歉不走。”正是因为新四军处处心系人民,从而与地方百姓建立了深厚情谊。一句“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被阜宁人民传唱至今。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自觉拒腐防变是“铁军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有一次,地方上要为陈毅军长设接风宴,被陈毅严词拒绝。他对当地领导说:“打江山不容易呀!等以后老百姓富起来,我要你掏腰包请我,畅饮一番。到那时,我也请你,现在千万不能穷阔气!”这件事情看似很小,却充分体现了新四军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风范。

  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学习在新四军将士身上体现出的信仰坚定、令行禁止、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和指引阜宁检察干警踏上新的征程。

 

 

 

  编辑: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