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多载体传播 让廉政文化遍地开花
2018-05-15 09:58:00  来源:检察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廉政文化扫描(之二)
多形式多载体传播 让廉政文化遍地开花
 
蒋来用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运用是党的十八大后的一个特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廉政建设运用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家规家训家风方面。中央纪委网站及其客户端开办了“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题,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把“规”在国人心中更好地立起来。各地也兴起了家风家规家训宣传教育活动。例如浙江省纪委宣传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浙江传统家规读本》,江苏省常熟市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具有本土特色的家规家训家风,湖南省宁远县发出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集令”等,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有的地方积极发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廉政教育形式。例如重庆市深入挖掘大足石刻中的廉洁元素,并将系列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于廉政文化建设中。安徽省宣城市注重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加强以“铁军”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和以《章氏家训》为代表的廉政文化建设。金寨县广泛收集与金寨有关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红军指战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勇于奉献,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等方面的故事,汇编成《金寨红色廉政故事宣传手册》。河北省河间市在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努力把恢复河间历史廉政文化标志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一批带有鲜明“廉政元素”的景观、建筑相继修复和落成。有的地方则积极挖掘勤廉典型作为廉政宣传材料,如山西省的“右玉精神”“纪兰精神”,河南的“兰考精神”、史来贺先进事迹,黑龙江的“大庆精神”等。

  近年来,一些反映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影视作品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继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之后,2017年,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了反腐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展示了中央纪委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队伍的勇气和毅力,体现“打铁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韧劲。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还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举措的实践探索,展示了巡视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公安部摄制30部《警钟》系列警示教育片,全国百万民警观看讨论。

  廉政展览也留下了大量观众足迹。中央纪委网站开设了“网上展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数字博物馆振奋人心。很多地方和机构举办富有特色的廉政展览。如上海市举办《鲁迅精神与廉洁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甲申三百年祭》发表70周年——反腐倡廉话甲申”主题展,北京市东城区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展》,重庆“中巨三峡博物馆”举办“清风正气——历史文物中的廉政文化”主题展览。2017年4月15日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上海预防文化系列丛书”首发式和预防宣传教育成果展。4月底,“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引经据典主题展”在北京圆明园举办。10月17日,上海植物园党委和纪委联手举办以“绿水青山映初心”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展。10月,天津博物馆主办“鉴史倡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展”。

  各地各部门采用多种方式将廉政题材艺术化、形象化,让廉政文化遍地开花。如北京市纪委连续五年举办《廉洁颂》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北京廉政故事”“我身边的好规矩”“讲述纪检监察干部的故事”等主题,通过小品、短剧、戏曲、相声、沙画、影子舞等艺术表现形式,弘扬清白做人、拒绝贪腐的清风正气。江苏廉洁文化周已经举办8届。南京市纪委、南京地铁集团打造的廉政文化主题地铁车站以及其专列已经开通运行了4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地铁”。中国传媒大学遵循并运用新媒体传播规律,打造集知识性、信息性、警示性于一体的《廉洁知乎》“H5”宣传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文章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