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探访最高检12309办信组
2022-04-08 15:52:00  来源:检察日报

  一年接收并办理群众来信14.3万余件,件件有回复,这样的岗位和工作强度,对于平均年龄27岁的最高人民检察院12309办信组的姑娘们来说,很不轻松。不久前,办信组拿下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奖牌。

  办好“第一封信”

  “真要采访我们吗?”“嘿嘿,好激动!”采访联络群中,办信组的姑娘们用“花式表情包”表达喜悦。

  据统计,2021年以来,最高检12309办信组接收并办理群众来信14.3万余件,对具备回复条件的在7日内用短信和书面回复函方式答复信访人,绝不让群众来信杳无音讯、石沉大海。

  “她们是成熟的、老练的,面对工作中的复杂情况,能迅速作出判断,合法合理处理问题。”办信组负责人李婧说。

  然而,在2020年3月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刚组建办信组时,首批成员却顾虑重重。

  时琳琳是办信组资历最深的成员,吃苦耐劳、稳重踏实的她被大家称为班长。“我之前在办案组协助办案,专业对口又熟悉检察业务。而办信组是新设部门,‘7日内程序性回复’要求高,会不会枯燥?能不能学到东西?刚开始大家对这个岗位心里不太有底。”

  面对信访总量持续高位运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提出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郑重承诺: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是检察机关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我们不仅要做到,更要努力做好,这是我们的底线。”李婧指着办公室里装信的麻袋说,“每天收到几麻袋信件,平信、挂号信、快递什么都有,信封有大有小,内容有薄有厚。领导还经常抽查信件往来去向,有段时间一听到找信我就紧张,好在我们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功能齐全,件件都能在系统内查找到。”回忆起工作刚起步时的情景,李婧至今历历在目。

  为解决人手紧张问题,办信组充实了年轻干警,李兰云带着新鲜感和憧憬来报到。李兰云笑着说:“这边工作太充实了!最初我每天只能办理十来封信件,几乎每封信都要请教大家,为赶进度还经常加班,到后来广泛储备各类案件办理程序,很快就提升了工作效率,现在一天能办理四五十封信件。”

  “我们都是检察工作轮轴上的螺丝钉,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承担的责任力争做到极致。”李婧说,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办好“第一封信”,做好“第一次回复”,一次性息诉率达到了76%,从源头上控制了重复信访增量。

  比“见字如面”更深的体验

  拆信、录入、整理、回复……程式化的办信过程,不禁让人感慨,也许正是女性温柔、细心的特质,让这项略显枯燥的工作在她们看来充满感性。

  “工作很辛苦,我们也很疲倦,但是办信就是办案,小信封的背后是群众急难愁盼,必须精准判断诉求,准确适用法律,7日回复不容打折。”办信组成员杜雪的一番话,道出了办信组的工作常态和姑娘们的工作劲头。

  最高检近三年接收的重复信访中,来信来访五至十次的约占20%,十次以上的约占26%,甚至有数百次来信、持续上访的。解决重复信访问题是控告申诉检察的重点工作。

  陈大爷因不满一起房产执行结果,两年间向上海市检察院、最高检来信来电200余次,要求检察机关抗诉。办信组成员蔡雨杉在办理信件时发现,此案符合最高检重复信访案件化解条件,于是通过12309热线主动联系陈大爷了解案件情况。为弄清事实真相,她还与上海市检察院联系,询问该院具体办理情况。

  对办信组来说,单是每日录入系统的信件量,就已经让体力心力达到高负荷运转,如再自我加压,岂不是自讨苦吃?对记者的疑问,蔡雨杉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仅仅把办信看成流水线工作,只会越来越机械。当我通过电话与当事人像聊天一样沟通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比‘见字如面’更为深刻。也许在外人看来,一百封信不过是一摞纸,可在我们看来,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信访人的期待。”

  得到上海市检察院反馈后,蔡雨杉立刻将案件进展告知信访人,“陈大爷,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正在办理这起案件,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得到回复的陈大爷高兴地说:“小姑娘,你的声音和春风一样!谢谢你,我不会再到检察机关信访了。”

  把群众来信当作家信

  能动就是主动。在李婧的建议下,办信组成立了各类办信小组,每周分享心得体会,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并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除7日内回复信访人外,对属于最高检管辖的案件,办信组还要做好相关法律手续,导入司法程序。2021年,办信组受理刑事申诉案件1187件,国家赔偿监督案件159件,民事监督案件270件,行政监督案件11件,均依法及时处理,通过司法救济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不是这份工作适合谁,而是这个岗位需要我们细致、沉稳的特质。”李柏杨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办信组的男性成员,这个平时热情的男孩接受采访时稍显羞涩地说:“当我困倦时会问自己,那些信访人无助时,谁会帮助他们呢?必须是我们。”

  工作塑造了她们,她们也映照了时代。办信组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无数勤奋检察人的缩影。(闫晶晶、谷芳卿)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