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清读”全唐诗
2021-02-02 15:20:0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这本书是形式上接近旧体例的一部诗话,内容为阅读《全唐诗》所做的笔记。

  2013年9月初,我开始读《全唐诗》,到2018年4月初读完,前后共花了四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通读一遍《全唐诗》,领略一遍这座高峰上上下下的风光,是我很早就有的冲动和一个梦想。《全唐诗》皇皇九百卷,收录近五万首诗,一首一首读过,并非易事。起初两年,我有工作,只能业余时间读,进度比较慢。2015年7月我离职,有闲了,阅读速度大大提高。读的过程中,我做了许多笔记,有点评,有漫话,有读后感,有考究,有戏笔,芝麻西瓜,纷然杂陈。这本书即是这些笔记的整理与汇编。

  把笔记整理出来后,我感觉它很有些像中国传统的旧诗话,就想到照旧诗话的样子出一个集子。

  这个集子不是为写而写的,是读有所感、有所得而记之,点点滴滴,散散漫漫。因不刻意,所以相当随意。可以这么说吧,它带有闲人读闲书和闲人闲笔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它就是一本闲书。

  对这本书略作几点说明,如下:一、《清读全唐诗》一书所根据的《全唐诗》,是中华书局根据扬州诗局刻本点校,在1960年重印的版本。未收入这个版本的唐诗和诗人,《清读全唐诗》亦均未涉及。

  二、《清读全唐诗》目录以诗人为条目编排,排列次序依照《全唐诗》的排序,未作更改。

  三、唐诗中有很多名篇,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李商隐的《锦瑟》等等,流传甚广,评介极多。大家不光熟悉这些诗本身,也大都熟知相关的评论和典故,所以,本书对这些篇目谨于置喙,而偏向于注意那些较陌生的篇章。书中也谈到了不少名篇,那是真有话想说时才说的。

  四、取名《清读全唐诗》,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唐诗》基本上没有注释,我读的时候,全部是单纯、直接地读原文,常借助的工具是汉典网。

  由于“清读”的阅读方式,加上鄙人才疏学浅,又不求甚解,书中难免有谬误。鄙人深怀惶恐,望读者朋友纠察,不吝指教。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