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在城市发展中,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奋战在建筑工地上,用辛勤和汗水构筑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开辟了一条条宽敞大道。正因为如此,各地采取多种举措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比如治理欠薪、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等等。但以陈某为首的一群人却从中觑得“商机”动起了歪心思,他们频频应聘至建筑工地,不为求职,只为制造事端索要钱财。
据媒体报道,2025年4月,江苏泰兴公安机关发现,辖区某建筑工地负责人张某被几名外地工人敲诈了1万多元,遂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侦查。经过警情梳理、走访调查、分析研判等工作,专案组同年5月分赴浙江、湖北等地,打掉一个以陈某为首的流窜全国多地作案的“劳务碰瓷”敲诈勒索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
经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陈某纠集姚某、刘某等一批“老乡”,通过网络招聘平台获取建筑工地招聘信息,再结伙前往目标工地,以“熟练工”身份“应聘”。一两天后,他们便安排成员故意制造工伤、怠工等事端,以此与用工方发生冲突,索要误工费、医药费、交通费等补偿,每次金额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如果被用工方拒绝,该团伙则会采取纠缠哄闹、滞留滋扰等手段相威胁,最后用工方往往因担心耽误工期或负面影响而选择妥协,并按要求支付钱款。经查证,该犯罪团伙先后作案10多起,非法获利共计20余万元。目前,陈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陈某等人的所作所为乍一看是“务工矛盾”,实则是处心积虑编织的套路,就是吃准了用工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从而达到自己索要钱财的目的。这般行事,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用工秩序,也给建筑工人群体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说真的,建筑工人真的很辛苦,但为了生活还是要奔波于各个工地,不时发生的“假干活、真碰瓷”现象难免让他们名誉遭受诋毁、求职遭遇坎坷。
还应当看到,“劳务碰瓷”者之所以有机可乘,固然与他们擅长钻空子有关,更与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有关。企业要切实树立起规范用工意识,这既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当然,政府职能部门也要靠前服务,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方式,助力企业更好地招工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