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可宁
身处商场试衣间、快捷酒店、出租屋等私密空间,个人隐私也可能被泄露。近日,利用针孔摄像头偷拍的事件频发,引发人们对自身隐私安全的忧虑。防范和制止偷拍,是关乎人们安全感的一件大事。
回顾近期发生的几起偷拍事件,涉事地警方均雷霆出击、积极处置。如广东深圳警方及时对某品牌服装试衣间内发现针孔摄像头的情况进行了通报,犯罪嫌疑人邓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河南郑州警方对某酒店房间内发现针孔摄像头一事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查明犯罪嫌疑人谢某在酒店房间安装摄像头并偷拍他人隐私,对其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据悉,这些偷拍事件都是当事人自主发现偷拍设备后才得到处理,倘若没有发现,后果则不堪设想。警方既往破获的部分案例显示,偷拍者获得的照片或视频影像,除部分为了满足窥私心态外,更有大部分流入互联网,转手成为明码标价的牟利工具。有专家指出,偷拍事件频发要归咎于违法成本过低、偷拍设备泛滥、偷拍产业链条猖獗等原因。如果不对相关寻租链条予以彻查、不堵住酒店和商场等所涉环节的监管漏洞、不以精准的法治手段加以遏制,那么即使处理好一时一事,也无法给群众带来稳稳的安全感。
呵护隐私安全,遏制偷拍行为,必须以法律的“铁齿钢牙”予以严惩。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是公安机关处置此类行为的法律依据。此次,郑州警方依据刑法,对多次实施偷拍行为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用好法律手段,维护了公平正义,释放出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公民个人隐私安全的积极信号。
筑牢呵护个人隐私的篱笆,包括酒店、商场、民宿等在内的公共机构,以及为针孔偷拍设备提供销售渠道的网络平台,也需要承担起相关责任,用精细化、智能化的监管手段,为隐私安全织起防护网。例如,公共机构可以借助科技设备和手段,探测偷拍设备的存在,清除隐患;网络平台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出售偷拍设备的监测,及时发现、及时清理,从源头上治理针孔摄像头销售、安装乱象,为群众营造安心的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