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提倡“制止餐饮浪费 倡导光盘行动”以来,河南漯河某酒店设立巡视员检查后厨,发现鸡屁股切除部分有点大,指出该行为浪费,不仅如此,该酒店还制定标准,剩菜如超过15%服务员将受罚。近期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获得民众普遍响应,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理念也引发民众共鸣。但就在弘扬传统美德的主流声音之下,一些餐企或出于为蹭流量、蹭热点的有心之举,或出于凑热闹心态的无心之失,采取的一些做法令人难以理喻。
不仅漯河如此,西安某餐馆也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中,吃完巡场如发现餐桌有剩菜,将按剩余情况给予当桌服务员不同程度的考核扣分。又如长沙某餐馆则推行“称体重点餐”,根据店家推荐的食物热量配比“菜单”进行点餐。在武汉市餐饮协会倡议要推行“N-1”点餐模式后,辽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就发出倡议书,提倡“N-2”模式,所幸的是这种等差数列公式没有继续接力下去,否则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尾。
这些做法表面看起来,是在响应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更具隐蔽性的是,这些做法都采取了“量化”的方式,看起来相当较真,而且既具有操作性、又不是空喊口号式的呼应,可以说实化硬化举措、落细落实落小。然而一旦我们真的较真,就会发现禁不起考究,比如就剩菜情况考核办法,壳类、虾类、带骨头的菜无疑会比普通的肉类、蔬菜类产生更多的厨余垃圾,总不可能让客人把骨头也吃干净,像鸡屁股、内脏也不是谁都喜欢,总不能逼客人吃下去带回去。又如长沙称体重点餐,没有生物学研究表明饥饿程度、胃口大小与胖瘦有必然关系,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发育期间肯定比普通人吃的要多,但体重往往都还比较轻,称体重点餐究竟是让人吃还是不吃?
再如“N-1”“N-2”,客人的人数即便是固定数也依旧是变量,3个成人与3个儿童显然不能相提并论,3个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者与3个脑力劳动者“战斗力”肯定也不一样,按“N-2”的标准,让3个人同点一道菜,不知该如何举箸?不仅如此,菜的分量大小同样也不同,“N-1”“N-2”的分量是否就必然能够满足要求,这恐怕依旧成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的理念我们必须有,但制止餐饮浪费绝不等于制止餐饮消费。倡导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在自觉养成良好的餐饮浪费行为上,倘若动辄用量化指标、考核指标来限制、替代消费行为,不管消费对象的消费能力和实际,这无疑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说是形式主义的新变样。
进而言之,我们也不能仅将视野放在制止餐饮浪费这一件事情上,诸如西安“要求”环卫1平米不超5g灰尘这种新闻过去并没有多远,类似的“量化”形式主义还有多少?背后的成因恐怕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