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让虚假诉讼无处遁形
2020-04-08 09:17:00  来源:正义网

  编者按虚假诉讼方式隐蔽多样,发现查处难度大,必须加大检察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针对线索发现难问题,最高检部署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发现虚假诉讼线索方面的研发应用,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自主研发的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在监督虚假诉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此,简要介绍该市检察机关监督纠正的同一原告提起的系列虚假诉讼案,敬请关注。

  考虑到办案人员的精力和案件难易程度,对系列案按证据充分程度和成案可能性进行分类,分批次进行调查核实,进行检察监督。综合考虑当事人利益受损程度,坚持再审检察建议为主、抗诉为辅原则,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方式优势,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效果。

  【基本案情】2015年12月12日,吕某因参加网络赌博,急于翻本,向周某借款3000元,月利息2角,借条出具3万元。2016年11月9日,因吕某未及时偿还本息,周某将其起诉至新昌县法院,诉请判令吕某归还借款3万元及相应利息。法院经审理,缺席判决支持周某全部诉讼请求。另外,周某陆续以盛某、丁某等人为被告,向新昌县法院频繁提起民间借贷之诉101件,其中判决51件,立案后撤诉44件,调解6件,申请强制执行案件65件,案涉标的140余万元。

  【监督情况】

  线索发现。2018年4月,绍兴市检察院在自主开发和运用的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中发现,周某系列民间借贷纠纷案风险系数较高,可能涉嫌虚假诉讼,遂对判决进行分析、研判和审查。

  调查核实。绍兴市检察院经初步核查后将线索交由新昌县检察院办理。新昌县检察院依法全面履行调查核实职能,有效进行调查取证。

  查明事实。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周某以福利彩票店为放贷场所,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高利放贷。为攫取高额利润,要求借款人出具10倍于实际借款数额的借条,在贷款中预先扣除首月利息,以每月10%至20%的高利进行放贷。如借款人逾期不还,经催讨无果后,周某持上述借条起诉,隐瞒借款人已经偿还部分利息等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本息。

  抗诉理由。绍兴市检察机关认为,依法调取的账册、检察人员所做调查询问笔录等证据,均属于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属于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审判决。一是原审认定借贷事实存在错误,本案真实债务已经消灭。根据周某所做的账册记载“3000元吕某2016.4.3”,“2016.7.8已还清3000元”等内容,再结合周某、吕某和案外人陈述可以认定:吕某向周某借款3000元,扣除当月利息300元后,实际收到借款2700元,但应周某要求出具借款金额为3万元的借条一份。2016年7月6日,吕某已归还该笔借款的全部本金及利息,借条仍由周某保存,后周某据此起诉。二是周某起诉行为严重扰乱司法秩序,属于虚假诉讼行为。周某以民间借贷为名,通过与借款人签订大幅虚增借款金额的借条,恶意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法院起诉,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该行为已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司法秩序,浪费司法资源,且涉嫌“套路贷”,应依法予以监督纠正。

  再审出庭。2018年11月,绍兴市检察院依法对周某与吕某等系列民间借贷案提出抗诉。2019年4月,新昌县人民法院受绍兴市中级法院指令对案件进行再审。再审中,周某的代理人辩称周某与吕某之间为合法民间借贷,对于借条虚增部分系利息。检察机关出庭支持抗诉发表意见认为,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本案虚增金额近10倍于借款本金,虚增部分远远超过法定利息,实为借民间借贷之名,行非法占有之实,即通过大幅虚增借贷金额形成虚假债权,隐瞒债务清偿事实,利用诉讼实现非法目的。

  【监督结果】

  2018年11月,绍兴市检察院就周某系列民间借贷案向绍兴市中院提出抗诉2件,新昌县检察院向新昌县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9件。法院再审审理对该31件案件作出撤销原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裁定。

  【指导意义】

  该系列案的办理打击了非法放贷和网络赌博,为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绍兴市检察院联合绍兴市中院、市公安局出台《关于建立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联动衔接机制的意见》《关于开展涉“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对于识别“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虚假诉讼的联合惩治手段等作出规定。

  1.借力大数据分析,加强线索排查。绍兴市检察机关通过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软件,对海量民事裁判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筛查,发现周某系列案存在同一原告密集起诉、证据单一、缺席判决多等异常现象,对相关信息进行比对,深挖细查异常监督点后的线索,为成案打下基础。同时,对接刑事、民事信息库,对周某的职业、家庭、密切关系人等个人信息进行核查,实现案件外围排查。经对前期采集的信息进行列表分析后,认为案件存在虚假诉讼嫌疑,遂展开深入调查。主要通过调阅案卷、实地勘查、查询银行交易流水等方式,对涉案人员关系、资金往来、交易细节等原审中未查明的事实逐一核查,进而掌握周某高利放贷、虚增借款金额起诉的事实。

  2.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实行分批分类监督。考虑到办案人员的精力和案件难易程度,对周某系列案按证据充分程度和成案可能性进行分类,分批次进行调查核实和进行检察监督,努力争取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一是明确监督范围。由于撤诉案件未进行实质性审理且未影响当事人民事权益,故对这类案件未纳入监督范围,而对于调解、判决类案件,从严重妨害司法公正、破坏金融秩序等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角度,确定以尚在执行过程中的31件缺席判决案件为监督重点,对其余案件,根据实际执行金额、执行程序是否终结、调解是否违背当事人意志等情况展开调查,并根据情况进行监督,实现办案质效最大化。二是优化监督方式。综合考虑当事人利益受损程度及纠正案件的时间成本,坚持再审检察建议为主、抗诉为辅原则,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方式优势,结合案件案情,对其中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2件案件依法提出抗诉,其余29件案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彰显检察监督权威。

  3.切断网络赌博资金来源,发挥职能参与“互联网+社会治理”。该系列案的严肃办理,从源头上打击了职业放贷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拦截其为谋取私利向深陷网络赌博人员输送赌资,斩断了涉赌人员的资金线。此外,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对部分涉赌借款人开展了普法警示教育,告知其网络赌博的危害和今后可能涉及的刑事风险,强化其远离赌博的自觉意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

  ■记者连线■

  借力人工智能实现精准监督

  被采访人:翁跃强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采访记者:陈章

  记者: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是一个怎样的系统,主要功能是什么,能为司法实践解决哪些难题?

  翁跃强: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是一种对法院海量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发现监督线索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形成了“智能排查+人工审查+深入调查(移送侦查)+判决监督”工作模式。目前,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裁判文书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发现虚假诉讼线索,由电脑软件对海量裁判文书进行文本审查。主要适用于借贷纠纷、劳资纠纷、婚姻财产纠纷、交通事故责任赔偿纠纷这四类案件,该系统将民事检察监督从个别、偶发、被动的监督,转变为全面、系统、主动的监督,实现了传统民事检察向智慧民事检察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监督效率和监督效果双提升。

  记者:在实践中,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是如何分析信息,提供案件监督线索,实现精准监督的?

  翁跃强: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坚持个案监督与类案监督并重、依申请监督与依职权监督并重,形成了“人机结合”的智慧监督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四步:

  一是采集裁判文书数据。该系统采集了绍兴地区法院近3年来各类民商事裁判文书共30余万份,并对文书中的信息要素化,如诉讼主体、程序、时间节点等,以便电脑进行分析和检索。

  二是提炼检察监督点。以某类型案件的出现频率、判决出错频率等为依据,确定民间借贷、劳资纠纷、婚姻财产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四类重点审查案件,并归纳出监督点80多个,如同一原告密集起诉、证据格式化、缺席判决等,均为借贷案件的检察监督点。

  三是智能分析和处理。根据设置的检察监督点,系统采取数据碰撞、分层检索、挖掘统计等方法对文书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并将结果予以推送。如彭某案也是由软件系统根据监督点,对民间借贷的裁判文书经过检索后,按风险等级排序予以推送的。

  四是人工审查和研判。系统推送的风险案件,属于“异常判决”,但并不代表一定是错误判决,需要对此进行专门审查和研判。审查方法包括:汇总分析、关联查询、延伸调查。

  记者:目前,该系统应用情况怎样,取得了哪些成效?

  翁跃强:该系统的应用取得了“三个效果”:(1)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数量快速增加。2019年,绍兴市检察机关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后抓捕犯罪嫌疑人68人,其中涉“套路贷”黑恶势力犯罪64人;查明事实后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313件,法院已再审改判225件,是前六年改判案件数量的总和。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为全省和其他部分省份地毯式排查虚假诉讼线索79批,已核查成案2877件,已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630件。(2)民事检察监督职能作用深度延伸。民事检察部门通过智慧软件发现了100余批涉嫌“套路贷”案件,在开展审判监督的同时,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成了职业放贷人制度的建立,服务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作用有效显现。(3)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职能获得明显加强。研发智慧系统后,市院建设数据平台,发现和挖掘线索,基层院调查和审查,两级院民事检察部门坚持综合运用监督手段,监督方式以基层院向同级法院发送再审检察建议为主、抗诉为辅,突出了基层院同级监督作用,有效改变了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弱化的局面。

  记者:借助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形成的“智能排查+人工审查+深入调查(移送侦查)+判决监督”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模式有哪些积极作用?

  翁跃强:虚假诉讼隐蔽性强,证据链通常比较完善,传统监督模式存在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的普遍问题。借力民事裁判智慧监督系统形成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模式实现了办案人员的需求、经验与软件程序的深度融合,强化了检察机关内部“刑民衔接”,促进了检察机关与法院、公安机关的互通互动,还加强了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信息对接共享,实现了多方合力的有效监督。

  例如,智慧民检系统发现的彭某72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通过列表汇总发现,彭某作为原告在一年间密集起诉50多人,但50多份判决均具有借贷金额小、借贷对象年纪轻、借条格式化、多为缺席判决等共同点。经向公安机关查询后发现,彭某曾犯非法拘禁罪,并涉嫌抢劫罪,而且犯罪目的均为非法讨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该案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等黑恶势力犯罪,该批案件立即被移送公安机关。

  \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