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我经常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了生计还在田间耕作。目前,农村60岁以上老人一般收入来源不多,如果子女无法提供经济援助,遇有疾病等突发情形,他们的生活很可能就会陷入困境。
从社会现实来看,在农村,种地投入大、收入难有较大提高,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选择常年外出打工赚钱,不但无法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女,更无法陪在年老父母身边。现实生活中,大量青年夫妇相对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有限的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客观上存在“重幼轻老现象”。经济上的拮据,精力上的缺乏,年轻人很难为父母安享晚年有更多付出。
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健康状况开始变差,患病、伤残导致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如果亲属的帮助有限,老人有了病痛只能自己扛。鉴于老人具有高龄、失能等共性特点,我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出台政策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要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子女赡养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社会资助补充”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一直都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赡养老人,既是美德,更是义务。数字显示,我国老年人大多数是居家和社区养老,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子女是老人的精神寄托,无可替代。在当前形势下,我建议继续鼓励居家养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二要健全完善农村养老金统筹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小型化现象也日益凸显,家庭养老负担不断增加,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我建议鼓励农民年轻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三要制定支持和资助老人互助养老政策。“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牵挂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很多老人恋家,不愿意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投入资金在原地建立养老机构,集中互助养老,食宿集中,相互照看,适当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标准,让全体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