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热映的电影《第二十条》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尺度、校园霸凌的治理等社会热点话题,成为舆论焦点,也在农历新春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正式回应。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电影《第二十条》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话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担当、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是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艺术化呈现。
2月21日,最高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正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与实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高质效”是对检察机关的履职办案的质量、效率、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时刻不能放松;并且,还得要求质上求快,因为“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既是现实要求,也是长远任务,这背后是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
当天,最高检还公布了2023年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办案典型案例,在这9个典型案例中“于某兰诉山东省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某大队”是身边“小案”。于某兰在倒车时与其他轿车发生剐蹭,当时她没注意到就驾车离开了现场,但哪怕事后积极配合并予以赔偿,仍然被当地交警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被罚款2000元,扣12分。于某兰觉得要为自己“讨个说法”,找到了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不仅专门做出调查核实,案件还经过了专家论证,最后检察院综合运用监督纠正、以抗促和、引导调解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主动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最后促成了这场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因为“小案”是“高质效办案”的试金石。
在这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高质效办案”宏观数字的成绩单——全国检察院机关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万余件,对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3万余件;在制度建设方面,最高检修订完善了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让检察工作不被数据所困不被考核所累;在舆论层面上,《第二十条》电影里的正当防卫的标准得到再一次肯定,保证“第二十条”绝不沉睡;此外,相信还有更多的“于某兰们”在自己的“小案”当中看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作为。
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人民群众有着真实的体感,有着朴素的评价:遭遇到行政机关明显有问题的处罚,能不能得到纠正?“坏人”有没有逍遥法外、罪罚不当?“纸面服刑”“提钱出狱”是不是被杜绝了?公民遇到非法侵害时,敢不敢挺身而出?司法办案是不是苛责当事人,有没有机械办案?纠纷矛盾有没有做到案结事了?……
人民群众可能说不清楚那么多法律术语,但是对于司法机关的办案效率、司法正义、办案效果却心里有一杆秤。所以,这就要求检察官当“如我在诉”,避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让检察为民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也要让群众身边出现更多的《第二十条》里的韩明、吕玲玲等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