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革精简工作流程,民政、公安和社区等部门单位停开了不少繁琐证明,为老百姓省了不少麻烦。但近日有群众反映,银行、公证等机构在办事时依然需提供相关证明。要证明的继续要,但开证明的不给开了,有些地方出现了“过去办事跑腿费劲儿,现在干脆办不了”的现象(据11月23日《人民日报》)。
证明过多过滥,如“证明你爸是你爸,证明你没犯过罪,证明你没买过房……”诸如此类,五花八门,不仅令民众不胜其烦,亦饱受舆论指责。部分证明并没有实际价值,只是增加老百姓办事手续,令开证方也不厌其烦,需要腾出人员和精力开具证明,严重浪费行政资源。
在中央推进简政放权、精简工作流程的政策下,民政、公安和社区等部门单位均停开了部分繁琐证明,并发布相关通告。可这厢虽然停开证明,那厢却继续要求提供证明,本是为百姓减轻负担的好政策,却因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隔阂、办事标准不统一,反而给民众办事造成制度阻碍,因开不了证明而无法办事。
从报道可知,在这些证明里,有些是部门机构原本就应承担的相应责任,自己却不履行,把调查、核实相关事宜的压力推给社区或其他部门,让群众多跑冤枉路;还有些在其他证件里已注明相关情况,一些办事部门还要群众再开证明,典型的“认证明不认人”。可见,各级政府部门、单位需顺应趋势,重新审视各项办事流程,剔除掉不合理的证明规定,改变“以证管人”的思维,走服务民众的道路。
最为关键的,则是要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藩篱,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在办理相关事务时,可在信息平台上查证。同时,政府部门、机构单位应统一办事标准,什么情况下需要开证明,都一一列举出来,让办事流程规范化,不得再随意开口子,避免给民众增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