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民出版社
浩瀚璀璨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浓墨重彩的篇章。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伟平主编的《中华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一书,按照人与自然、个人与家庭、国家与社会、文化与理想、世界与未来等五个基本层面,精讲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慈孝恩义、革故鼎新、开放品格等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对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作出回应,那么,它对于展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人类的未来在何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中重要的一支,它不仅在过去数千年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未来,也将为人类解决各种重大问题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丰厚资源,发挥它典范性的意义,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的新突破做出贡献。
仔细审视当今世界可以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之剧烈前所未有的时代。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又对人类文明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让我们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哪里,人类的未来在何处?例如,大数据应用在带来各种难以想象的方便的同时,也将所有人的可控性变成了现实,任何人都难以再过上“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自由与隐私需要如何进行保障?人类的生活将如何实现真正幸福?例如,人工智能在大幅解放生产力、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种可能,如科幻电影《终结者》般的人类结局,那么,与机器相比,人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和阿尔法狗相比,人类棋手存在的意义何在呢?又如,生命技术的各种探索与突破不仅可能产生局部能力强化的新人类,而且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复制人,那么,他们到底是人还是别的什么?人类将以何种伦理观念来面对这些生命体?总之,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类推到了一个必须从根本上反思自身、重建自身的时代。
不仅科学技术带来了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挑战,而且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本身也正在发生难以预计的变化。英国的脱欧公投、德国的难民危机、法国的“黄丝带事件”等,引起了欧洲各国对近几十年来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观念的新反思。特朗普带来的对美国的未来构想与现实政策,一方面冲击着人们对美国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美国的文化与思想底色到底是什么。而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频率的日益加快和资本主义高福利社会的难以维系,使人们不得不正视各种所谓“正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越来越无力解释这个时代的经济现状。不断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局部冲突、宗教与种族矛盾以及世界性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现象,使得人们不得不正视并肯定简单移植西方模式的不可能性。诸如此类的情况告诉我们,近代以来占据世界统治地位的西方思想理论与西方历史叙述,实在不足以解释和应对现实的世界问题了。
中华文化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文明资源
人类要想更好地面对与反思当下,思考与应对未来,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与文化资源。中华文化正是人类可以用来对待现实并再次出发的一种极其有益的文明资源。张岱年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确实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中国人相信天人之间是和合相济的关系,因此天道生生不息,人道也应不断进行自我创造与更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个古老的文明并不一定会因为其古老而失去生命力,因为古老的常常也是普遍的,它能延续至今,就在于能够不断审时度势、深省自身、顺应时代,它若能持续地更新自我,就不仅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还能因着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更好地理解与应对当下,进而引领未来。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人己相合理念、求同存异观念等,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日益紧张的人与环境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本社群与他社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国人对德行的重视与推崇,使中国人特别重视这个世界在自然层次与功利层次之外的道德层次与天人层次。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泛论道德似乎有些无力,但两个有趣的现象正提示我们,道德的回归似乎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一是西方伦理学中美德伦理学的兴起,二是西方对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世俗社会的批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因此,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德行的重要资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当下、走向未来:孝亲敬长的思想可以让我们的周围变得更加温馨,仁者爱人的观念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友善,美美与共的理念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文化对人的理解,从来不是从西方一元论的理论思维出发的,它既不是一神论宗教下的神本主义的人性论,也不是强势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观,而是在天地人的多元互动和人与物的多维张力视野下来理解人。所以,它是人文主义,其中包含宗教性的超越精神,但又不会陷入宗教冲突中,而由此种精神人文主义出发,可发现人和机器的根本差异所在;它具有一套独特的对人生活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理解,其中很多内容看起来很不“现代”,比如经世济民的经济观念、太平大同的天下观念等,但这些思想资源可以经过当代的重新阐释而发挥巨大的思想活力与现实作用;它是重视人在世界中的价值的,但同时正视其他生命的存在权利和人的共生关系,这样就可以突破与消弭歧视与误解,而给予各种生命以恰当的位置;它强调在人类的价值观中,除了权利、法律、理性、个体、自由等外,也要有义务、礼节、情感、公平、和谐等,因此对于人类未来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来说,只有把这种种对立的二元很好地调节与整合起来,人的幸福生活才是可能的。
中华文化具有现实及长远的价值
依照中华文化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划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化对人的每一个生活层次,都具有现实以及长远的价值。原子个人主义导致的极度膨胀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诱导的穷奢极欲的消费主义,使人对自我的理解变得极度狭隘乃至陷入虚无主义,而中华文化对自我的理解与之不同:可以使人了解到真正的自我并不是剥离了他人的孤零零的自我,由此人可以逐渐在人己之间获得平衡;可以让人了解到真正的自我并不是单纯物质性的存在,而是有精神性、超越性,并且和万物共同分享着同一个世界的存在,由此人可以知晓消费的限度所在。在家庭层面,对于个体的极端强调使得家庭观念变得日益薄弱,催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使得个体在看似个性化的“正确”过程中变得脆弱无比。中华文化对家庭情理的认识、对父母子女之间互动关系的强调,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家庭之于人生的意义,进而重获温馨的家庭生活。而在社会各个群体不断发生冲突、主流价值淡薄的时代,中华文化对社会和谐、求同存异、忠恕之道的提倡,可以让人们重新反思社会到底应当怎样运作以及什么才是一个社会的理想形态,从而致力于优良社会的建设。面对当下各个国家内部的种种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等级固化、老龄化等,中华文化中的均贫富、重教育、敬老尊亲等观念,可以推动政府思考治理中的问题所在,让国家的发展日趋合理、完善。在整个世界层面,当今世界变化之剧烈、各种局部冲突之持续不断,使得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天下观念,更加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可以使人们反思民族国家观念的局限,而从全人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世界的未来,这样真正的全球化才是可能的,不再是某一种文明类型的全球化,而是全人类的全球化。
总之,中华文化可以在各个层次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只要我们积极调动它们,就可以为世界的当下改变与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独特的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的确,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也就是“中华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这个问题讲清楚、说明白。毕竟,只有从深厚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我们才能全面理解越来越复杂与丰富的人本身和人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进而滋养我们这个世界。
也因此,人类生活更美好,世界变得更可爱,就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王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