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读史宜夏,其时久也。”笔者用了几个月时间,从盛夏读到了深秋,细细拜读了由陈勇先生所著、中国方正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古代监察人物传略》。该书体例严谨,脉络清晰,史料充实,繁简得宜,读来酣畅淋漓,其间几回汗出。
该书皇皇四十万言,主要是为两汉至明清共计百余位中国古代的监察官立传。翻览目录,细品正文,每一个人物皆鲜活地伫立,在历史长河中向读者回首,实是为“风霜之任”树碑之作。“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在风霜中,才能识别各类草木的性质,在危乱中,才能得见忠贞志士的操守。所以,古人用“风霜之任”来喻指监察之职、御史之任。唐代杜佑在《通典》里这样解释:“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风霜”之危难严峻,不仅要识百官之善恶忠奸,更会在生死关头考验个人的勇气与担当。
风霜之任是危难之任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其实,历史中的包拯权知开封府的时间很短,而在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务上时间较长。包拯查纠官邪,为民做主,就像他自己所说的,监察官必须是“能尽心敢救天下之弊,敢当天下之责者”。读完该书,读者会发现,这正是诸多监察官所共有的风骨气质。
沧海横流之时,谁为中流砥柱?该书将两千多年的历史汇于一册,充满了凛然而又壮烈的力量,每位监察官浮浮沉沉的一生,都浓缩在这一篇篇不长的文章之中。其中最普遍的特点,是救国人与误国人在朝堂上的搏斗交锋,是监察官在危难之际不约而同选择的舍生取义,这既由监察官们高风峻节的品格所决定的,亦因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对治国理政所设定的弹劾纠错职能要求。
监察官履行谏诤君主、典正法度、监督百官、察举非法、纠肃风俗等职责,每一项都会触动他人利益,注定要得罪那些鱼肉百姓、藐视朝纲的权贵,为此时刻需要后备着的,是自己的铁骨强项。在封建王朝,他们将匡正时弊、整肃天下作为不懈追求,面对汉之外戚、唐之藩镇、明之宦官等祸国殃民的巨蠹,监察官使命所系,往往以一己之力,丝毫不顾自身祸福,一次次发起激烈的抨击,为的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其爆发的故事至今读来仍惊心动魄。
而正因为有叱咤风云的监察官们存在,贪赃枉法之事才得以惩处,不合法度之事才得以纠正,朝廷纲纪才得以维护,他们皆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痴人”,由此凝结成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并陆续注入了流淌不息的民族精神血脉里,这一点可以从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中看到,晁错、翟方进、颜真卿、左光斗、高攀龙……
由衷感谢该书作者,长耗心血给这些治官之官、百官之率树碑立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集聚一堂”的场所,他们是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他们志同道合,他们惺惺相惜,相信他们会在书里继续慷慨激昂地交谈着。
风霜之任是正义之任
好书是要讲故事的,监察人物要靠故事来传神。该书兼具精妙的叙事艺术和精彩的性格刻画,把每一位监察官的人生高光时刻用故事的形式生动记录下来,吸引读者深深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并随着主人公的霹雳手段而拍案叫好。
让笔者记忆最深刻的是东汉时期初任司隶校尉的李膺破柱求奸的故事,李膺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当时小黄门张让的胞弟张朔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甚至还惨无人道地虐杀孕妇。在听闻李膺出任监察官后,张让慌忙将其弟藏于室内掏空的柱子里,以期能够躲过惩罚,没想到,李膺为除掉这个恶名昭著的祸害,亲率吏卒闯入张府,“破柱取(张)朔”,审讯后随即斩首示众。
正因为李膺的无私无畏,威名大震,以至于平日张牙舞爪的宦官终于个个老实,皆言:“畏李校尉。”又是何等大快人心!这种为民除害的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自古正邪不两立,监察官就是正义的化身。“正臣之立朝廷,奸邪为之折谋。”正与邪是自古水火不容的,梁冀、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等敲骨吸髓的腐朽政治集团视监察官为眼中钉、肉中刺,而监察官其使命也是要自觉惩办奸恶、报效国家,置生死于度外,以换得天下安平。在该书中,通过一个个斗争故事,读者会为正义者而倍加振奋,对邪恶者而倍加憎恨,能够更加清晰坚定地认识到反腐败对于任何时代都具有的深刻内涵。
谁为正?谁为邪?谁为忠?谁为奸?这中间泾渭分明,所衡量标准应有三个维度,一是法度纲纪,二是世道民心,三是公私之念。该书向读者传递,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疾恶如仇,他们为民请命,他们廉洁自律,坚守良知底线。这样的人,历史不该将他们遗忘。读完该书,读者会为这些“风霜之任”击节赞叹。
风霜之任是家国之任
该书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在序言中,便使读者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有一个清晰了解。从“御史台”到“南台”,从“宪台”到“都察院”,这些机构的改革推动了职能的转变,反映了政权统治的需要。还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六科给事中等监察官职务,读完该书,都会从陌生变得熟悉。所以,看似是在读监察官的历史,其实,整个封建王朝的重大历史都在一书之中得以呈现。
该书还给读者分析了我国古代监察权的特点。比如,在谈及监察的形式多样,并相互制约、以防专断这一特点时指出,朝廷以御史中丞监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监督丞相,丞相监督司直,司直监督部刺史,部刺史监督二千石官吏,形成了一个互不统属的强有力的监察网络,从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强大和发达。
该书用事实告诉读者,廉则兴,贪则衰,这是亘古不变的治国真理。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一个伟大盛世的实现,与那个时代的先进制度、励精图治的政治气象及惩治贪黩的监察力度密切相关。而一个乱世王朝的覆灭,纲纪松弛、官员腐化导致风气奢靡、民怨沸腾是重要原因。读者在各个历史事件中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人若被欲望俘虏,心中便再没有了家国,一个王朝若被腐败吞噬,就再也没有了兴盛的气象。读了该书,会懂得家风传承的重大意义。如汉代鲍宣、鲍永、鲍昱一家三代监察官,成为古代监察史上的一段佳话。该书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家风家教的点滴细节,他们言传更身教,深远地影响着一个家族的走向。比如,书中讲道,曾任监察御史、司隶刺史的隋代房彦谦,经常在家里向子侄们讲为人、为官之道,他乐观地对儿子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我能送给子孙的,就在于清白了。”他的儿子深受感染,立志以父亲为榜样,最终成为了一代良相,其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房玄龄。
“风霜之任”,自身当须承受“风霜”之寒苦。该书展示了古代监察官们守正行法、严格自律的风范,他们尽为生活俭约、洁身自爱的表率。比如,海瑞自奉俭约,布衣蔬食,生活清苦得像个寒士,为了给母亲过生日,他才让人买了二斤肉,竟让世人大为惊奇。正人者,必先正己,打铁必须自身硬,所以,历史上那些监察官的一生都是清贫至极,且由于刚直不阿的性格而坎坷不已,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其道德终为时人景仰,其名节自长传于后世。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并不“遮丑护短”,对个别监察官的缺陷,也进行了客观点评,如何郯的迎合损节、王翱的门户之见等……岁寒知后凋,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督好自己,只有经得起考验的监察官才会被历史永远铭记。(蔡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