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走出信息回音室
2020-05-07 14:54: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家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体会:点开手机新闻APP发现都是自己关注的资讯,浏览网页时经常弹出自己近期喜欢的产品,软件应用使用起来愈发“称心如意”“得心应手”。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体会,说明我们已经陷入了“信息回音室”之中。这正是《思考,快与慢》一书要全面剖析的内容。

  “信息回音室”是指在以智能算法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媒体根据个人喜好与文化偏向定制个性化信息内容,过滤不同信息,而人们因技术过滤和自身立场态度影响,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中。当今,大数据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习惯、兴趣和偏好,勾勒和复刻用户画像,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定位和定向推送。而我们自身的意识偏向、感性选择也会加剧信息屏蔽。如购物网站首页利用个性化推荐,精准送达广告,将用户包围在心仪的“商品气泡”里;图书网站凭借算法技术构建个性化书店,推送单一品类购书清单;新闻资讯软件根据用户文化喜好和认知熟悉区,反复推荐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而过滤掉不同信息,等等。这种个性化推荐诚然能取得用户好感,增加用户使用黏性,但同时也大大收窄我们接触信息的广度,片面的认识被反复固化,限制了我们对事物的多元化见解、全面客观的判断。

  面对技术屏蔽与情感偏见,我们是否无招架之力,只能被裹挟在信息洪流,困于单一的“信息回音室”之中呢?《思考,快与慢》给我们提供了解决之策。

  以整体视野覆盖单边视角。现代社会,冗余的信息流,无时无刻不在被制造、传播到我们身边,我们其实是身处一个充满各种信号、信息的海洋之中。信息纷繁,真假难辨,如果急于以现有信息为判断基石,以单边视角为观察起点,难免先入为主、一叶障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理性判断的迫切需要呼唤我们转变自身视野,转换思考角度,全面了解客观事实,整体把握正反面信息,构建起事物事件的完整框架,做到底数清楚,事实掌握,真相明了。如对突发新闻的认识,应该有意识地拒绝单一评论、“打标签”,更广泛地去收集不同信息与声音,避免出现信息误判、陷入主观色彩浓厚的网络舆论场。

  以探索学习强化扩展认知。九型人格中最深入人心的为自我型人格,这和人寻求安全感的本能息息相关。人容易陷入以固有经验的判断为自我认知中心的局面,束缚自身认知拓展,习惯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以老思路处理新问题、以老方法突破新困境,这样会使人觉得更加安全与稳妥,但也更易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要扩展自身的认知,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就必须以发展的思维看问题,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提升自己,具体而言就是探索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接触不同领域,打开“信息回音室”之门,主动跳出信息“舒适圈”,迎接未知领域、全新观念的冲击,调整自身知识架构,提升自己认知水平,有效规避知识“盲区”、经验“黑洞”。

  以批判思维打破文化遮蔽。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难以避免要受群体文化、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站在自身角度,按照自我逻辑推演,人总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这就是文化遮蔽效应。要打破这种文化遮蔽,拨开迷雾见真相,核心武器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即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质疑、矫正,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认识。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能够认识到自身思维逻辑存在着因文化遮蔽而产生的结界和限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力求做到独立思考,细心观察,勇于质疑,不断提问,分辨观点、论据、假设等要素,提升决策准确性,阔步走出“信息回音室”。(何春生 贾云帆)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