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担着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重要职责,在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上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纪检监察干部要熟悉新业务、掌握新知识、进入新角色,必须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爱读书——治心养性必先读书
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将读书作为一种习惯,以提高自身修养,增长才干。
前些年,《人民论坛》曾做过一项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有五成多的受访者表示,每年的书籍阅读量不到6本。据公开报道,2018年中国人平均读书数量是4.67本,美国是9本,日本是40本,犹太人甚至更多。最新抽样调查“疫情期间你在家都干啥”结果显示,70%以上是上网、聊天,分别排在众多选项的前两位;其次是打游戏、看电视。现实生活中,举目望去更是埋头手机者众,捧读诗书者寡。这也是我们大力倡导建设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初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书香不浓”的现象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是因为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因为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因为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因为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学习必须善于把自己摆进去、照镜子,联系实际,书就会越读越“厚”;经过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书才会越读越“薄”。在党的历史上,陈云也曾给出解决方法:“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读书。”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读书涉猎的范围极其广泛,文史哲等无所不至、无所不通,仅《资治通鉴》就读了17遍,《二十四史》整整读了24年。正是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才成就了他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天文学家惠普尔曾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确需要一个灯塔来指引前行。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未来的高度,而读书恰恰又是最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通途。不读书的人,永远无法想象书中蕴藏着的强大力量;不读书的人,也永远无法看到格局提升后的人生图景。
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奋进。纪检监察干部要涵养“剑胆琴心”,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操练。多读一些书,可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战略性。作为一名“打铁人”,要想做到铁面敢碰硬,铁骨勇担当,铁心善干事,就必须加强学习多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合格纪检监察干部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善读书——从阅读走向成熟
《中庸》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示读书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善读书,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统一,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坚持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相贯通。怎样通过阅读走向真正的成熟呢?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善学、知责、明纪、敢拼”上下功夫。
一要善学。把青年时期的学习成才和一生的进步成长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挤劲与钻劲相联系相促进,认真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真正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始终带着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去学,务求让知识的甘泉滋润心田,让真理的阳光照亮灵魂,在读书学习中净化心灵、提升品位、塑造人格,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二要知责。把个人和时代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和承担的历史使命,锤炼党性、磨炼心性。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正确掌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从严治党大局,自觉在大局中学思践悟,把加强读书学习与提高履职本领结合起来,求真经,谋大局,做实事。真正做到既实现“量增”,又推动“质高”,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就在身边。
三要明纪。把提高能力和提升素养结合起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深读扎下根系、以精读培育主干、以博读添枝加叶,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方面,要尊崇党章、严格自律,始终做到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另一方面,要对党组织有虔诚、敬畏之心,对党纪国法常怀戒惧之意,始终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守住廉洁底线,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四要敢拼。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职业荣誉感,聚焦中心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坚守责任担当,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冲劲、干劲和韧劲,自觉地、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推进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做到以干促学、以学促干;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满怀真情,投入激情,坚持工作和家庭一肩双挑,努力在全神贯注中读出思想、学出精神、悟出真谛,在纪检监察伟大事业中施展抱负、实现价值、走好人生每一步。
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结合工作、生活去读书,择善书、善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细细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心善良和审美情韵,乐趣最多,境界更高。惟其如此,方能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好书——择善书而读
“奋飞还得读良书。”只有读好书,方能明事理、辨是非、广见识。
什么书值得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三个答案: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领导干部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三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选好书、读好书,获取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汲取从政智慧,提高干事创业本领,构筑精神家园。
读好书能够明事理。笔者曾经读过《情商与影响力》和《从优秀到卓越》两本书,读完后对“成熟”和“能力”这两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成熟包括五个要义:第一,得有些智慧;第二,要具备正常的思维;第三,要有知错必改的态度;第四,要有审时度势的行事风格;第五,还得有点自我调节的功夫。习近平总书记说:“速生树材质疏松,是做不了扁担的,做了就会把担子挑翻。”抗压能力弱,遇事就崩溃是无法承担重任、把工作干好的。什么叫能力?能力就是干成了别人没有干成的事,或者是能够干好别人干不好的事。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锐气的养成离不开日日读书的滋养。
读好书能够辨是非。一个人的能力与阅历有着密切关系,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有些事也不能亲力亲为。读书同样如此,必须选好书、择善书。读不好的书,如同误交损友,受害而不自知。有的干部把官场当赌场,随身带赌博秘籍,结果输掉了整个人生。有的干部迷信风水气运,天天看“麻衣相法”,最终鬼迷心窍踏上不归路。我们难以断言,乱读书是他们堕落的原因,但不良思想的长期侵蚀,无疑会破坏内心的平衡,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读好书能够广见识。书籍是人类文化思想精华的积淀,是照亮生活道路的明灯。“为政之道,务于多闻”,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在工作闲暇,享受阅读的快乐。为进一步培植和涵养文化根基,北京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党支部通过举办读书会,发掘每个人的“心中好书”,建立全“部”皆宜的“阅读指南”,拓宽思路、增长见识,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读书追求更好的自我,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组织。
(李固,作者李固系北京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