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网络婚恋看上去“美好”
2021-01-20 09:11: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优越家境,体面工作,坐拥房产名车,还每天嘘寒问暖……很多女性可能认为遇上了“白马王子”,但在司法机关眼里,背后却很可能暗含着陷阱。要知道,网络婚恋固然自由、浪漫,但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制服可能是买来的,产证可以伪造,房子、车子或许也是租的。2017年以来,苏州市吴江检察机关已办理涉嫌网络婚恋诈骗案件15起,还有一些女性在遭遇类似诈骗后,选择默默吞下苦果,未予声张。

  吴江区检察院近期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当犯罪嫌疑人朱某与怀有八个月身孕的女友去办理结婚登记时,多亏工作人员多嘴说一句“你不是昨天才来过吗”,整个骗局才水落石出。经侦查,朱某在两年时间里通过在网上打造人设,冒充公安民警、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律师等身份从12名被害人处诈骗350多万元。为此,诸多被害人有的卖房,有的负债累累,有的失业,还有的面临是否独立抚养孩子的艰难抉择,更有甚者最终选择轻生。经济和情感的双重打击,对这些人今后的生活将造成巨大阴影。

  活跃在网上的婚恋诈骗,其实手段并不新鲜,无非是主动搭讪、聊天见面、各种理由借钱、玩失踪“四步走”。通过梳理类似骗局,不法分子最常见的骗钱借口是资金周转不灵、亲人或自己生病住院,买结婚用品,装修婚房等等。然而,犯罪嫌疑人虽然文化层次偏低,但社会经验丰富,往往会见机行事,如当朱某发现被害人有所怀疑或追讨欠款,就主动出示多张假产证并交女方保管。而且,他还用其他手机号虚构教师身份的“母亲”,由这位“母亲”向被害人承诺替儿子的债务“兜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骗局中,很多知名婚恋网站沦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沃土”。如朱某就是各大婚恋网站的“诚信会员”。随着网络婚恋诈骗手段的不断更新,婚恋网站应切实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做好用户基本信息的核实、审查,为用户提供更真实、安全、规范的服务。同时,应完善举报投诉等相关机制,对异常账户采取及时关停、黑名单公示等措施。

  破除此类骗局,还需加强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大对警服等制式服装售卖行为的打击,杜绝非法制造、贩卖,清理网上各类非法销售链接,视情况依法约谈处罚违规商家和平台,切实维护公职人员制服的专用性和严肃性。

  最后,网络交友过程中或许也更应脚踏实地,一些女性希望找个有钱有地位的如意郎君本无可厚非,但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这种心理,虚构自己的身份信息、经济实力和家庭背景,假扮机关领导、公职人员、律师等身份,用这些光环骗取信任。因此,交友中也有必要防范于未然,注意保存好对方手机、微信、身份证等号码及聊天记录、汇款凭证等证据,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报警。(俞文杰)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