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优化完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路径探析
2023-03-23 09:48: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高峰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指检察机关在检察履职中发现社会治理领域存在违法犯罪隐患、监督管理漏洞等问题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治理的建议。在实际操作层面,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还存在制发程序不够严、文书质量不够高、跟踪督促不够强、监督刚性不够坚、落实效果不够好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亟需引起重视。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

  更新监督理念,提高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价值功能的认识。牢固树立“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双赢多赢共赢”等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将办案与监督有机融合,善于在办案中发现监督线索,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溯源治理,实现案件“三个效果”统一。强化合作共赢理念,以“我管”促“都管”,通过与被建议单位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实现共同治理的效果。

  规范制发流程,以“案件化”办理机制保障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质量。全面规范各流程节点工作,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立项审批、调查核实、文书起草等予以完善。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查验、座谈咨询等途径,实质化开展调查核实。紧盯被建议单位整改落实情况,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与被建议单位保持密切沟通,督促其及时整改。

  强化释法说理,切实增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专业性、说理性。通过定期组织专家讲座、评选发布优秀检察建议、建立典型案例指导制度等方式,着力加强对检察官的教育培训。用好调查核实权,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精准施策。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中涉及的疑难复杂和专业性问题,借助“外脑”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

  优化部门协同,构建推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的联动模式。抓实办案部门主体责任,引导检察官树牢办案与监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从源头上保证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质量。落实法律政策研究部门审核责任,配齐配强人员力量,确保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必要合法、说理充分。压实案管部门监管责任,通过开展流程监控、分类统计、质量评查和综合分析等,倒逼检察官提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发能力。

  完善制度机制,激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工作实效。完善考评奖惩机制,以数量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对于检察建议制发质量优、落实效果佳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反面典型案例,也要以适当方式通报曝光。完善反馈落实保障机制,主动向党委、人大报告检察建议工作情况,推动将检察建议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检察建议的,检察机关可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发现有关人员涉嫌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线索的,按规定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符合提起公益诉讼条件的,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