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要学韦睿哪些作风
2018-08-27 09:10: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韦睿是南朝梁武帝当政时的名将,他有勇有谋,能攻善守,为人谦虚,不谋私利,关爱士兵,作风务实,是梁武帝征讨四方平定天下的有力助手。毛泽东对韦睿称赞有加,对他的人品和德行非常看重,读《南史韦睿传》时,竟批注二十多次,特别是还写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那么,韦睿身上有哪些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呢?

  从思想作风上看,韦睿是个实干家,从不夸夸其谈,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一生指挥过很多战斗,每次都亲临战场进行视察,摸透敌情,权衡筹措,然后再指挥作战。如天监四年(505年),韦睿率军伐魏,攻打小岘城。战前韦睿亲自到魏军城防栅栏处视察敌情(“睿巡行围栅”),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列阵。韦睿认为,魏军人少本应坚守,现在突然出城,一定是一些勇悍的士卒,如能击败他们,敌军的士气也就垮了,城池将不攻自破。于是他挥兵出击,打败了出城的魏军,次日便攻克了城池。进攻合肥时,韦睿又考察山川地势(“睿案行山川”),决定实施以汾水淹灌城池的战术,迅速拿下合肥的东西两座护城,使合肥更加孤立无援。毛泽东对韦睿亲临战场进行视察的做法非常赞赏,在“睿巡行围栅”和“睿案行山川”两处画圈,都写下批注“躬自调查研究”,并在“躬自”处画了双圈,以加重“躬自”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工作作风上看,韦睿以上率下,冲锋在前,团结将领,关爱士兵,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在攻打合肥的战斗中,魏军五万人杀来,欲解救被围困的城池。梁军将士多有畏惧。韦睿说:“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在他看来,军队败退是因为将领临阵畏缩,将领要被治罪,今天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命令取来旗帜仪仗,立在前沿,表示绝无退意。在他的号令下,众将士奋力作战,最终大获全胜。毛泽东在“督励众军”等处,两次批注“将在前线”。韦睿的部将胡景略和赵祖悦关系紧张,虽一同参战,但互相之间矛盾不断。韦睿认为将军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便亲自斟酒劝解二人,希望他们俩不要为个人而争斗(“且愿两虎勿复私斗”)。因此,两人在攻取合肥的战役中能够顾全大局。毛泽东在“且愿两虎勿复私斗”处批注“干部需和”。

  韦睿所到之处,营房都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都标准规范,每天白天接待宾客、忙于军务,夜里处理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即使这样,还嫌自己做得不够,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才到他这里来(“故投募之士争归”)。韦睿身上有当世人少有的风度,待人以仁爱恩惠为本,到哪里任职都有很好的政绩。带兵打仗期间,士兵的营帐没搭好,他不去睡觉;井灶没挖成,他不肯自己先去吃饭(“亦不先食”)。他穿戴像个书生,即使是临阵交锋,也是穿着宽松的官服,乘车而行,手执竹子做成的如意,来指挥大军的进退。“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就是毛泽东在“亦不先食”处所批注的。

  从生活作风上看,韦睿注重操守,淡泊名利,豁达大度,廉洁为公。韦睿年少时,他的表兄杜幼文担任梁州刺史,邀请韦睿一起赴任,也好使其历练历练。而杜幼文是个大贪官,贪污受贿吃喝玩乐无所不干。韦睿每日跟随在他身边,却能出污泥而不染,以清廉自守而知名。合肥之战,梁军大获全胜,缴获大量辎重布帛,韦睿将其毫无保留地充作军饷,不取分毫(“无所私焉”)。钟离之战大胜,缴获物资堆得像山一样高,韦睿依旧将其列于营门之前,交予劳军使者如数上报朝廷。毛泽东在“无所私焉”处批注“不贪财”。韦睿生性慈爱,抚养其哥哥的遗孤比自己的儿子还用心,历次做官所得的赏赐,都分给亲朋故友,家无余财。毛泽东在“性慈爱”处批注“仁者必有勇”。

  韦睿三个方面的作风值得后世为官者学习。假若为官者都能有“躬自”的思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不会被事物的表象或假象所迷惑;假若为官者都能“将在前线”,有以上率下的工作作风,自然能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假若为官者都能做到不贪不占,就能以公心赢得民心。韦睿的作风,恐怕是对为官之道的最好阐释。

  编辑: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