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河,是汝州人民的母亲河,它流经汝州的奇经八脉,孕育了两岸多样性生物和谐共生的乐园。今天,我看到了检察机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检察履职与服务大局发展同频共振。我将继续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8月15日,在河南省汝州市汝河国家湿地公园,平顶山市首个生物多样性检察公益生态保护基地揭牌仪式上,全国人大代表、汝州市金庚医院院长宋兆普对平顶山市检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071.6公顷,湿地面积2600.4公顷,共有植物421种,动物204种,物种丰富。在这里,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区30公里“活水绕城”,生态景观与城市风光交相辉映。
近年来,汝州市检察院聚焦生态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打击、保护、监督、教育职能,推动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该院立案审查湿地公园内采砂案9件,非法狩猎、非法捕捞水产品案11件,共追缴生态修复费1200万元、植被恢复费700余万元,建成120亩北汝河南岸公益执法林;提升履职精度,建立检察、国土、环保等部门互相支持开展公益诉讼与诉前磋商工作机制。
日前,河南省检察院与省林长办公室联合设立河南省“林长+检察长”生态修复基地和宣传教育基地,汝州市北汝河南岸入选生态修复基地,汝河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宣传教育基地。
在活动现场,检察官向嘉宾们介绍,平顶山市检察院坚持“全方位”保护,牵头北汝河流经的汝州、郏县、宝丰、叶县四地检察机关形成合力,聚焦北汝河流域平顶山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综合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鹰城模式”。
以“鹰城模式”为引领,近年来平顶山市两级检察院聚焦生态保护重点难点问题,依托“河长+检察长”制,深入参与“清四乱”专项行动,督促、支持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697件,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这与中医问诊讲究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宋兆普认为,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一要“望”,多走多看多调研,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纸笔去记录,将辖区的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系统摸排、全面梳理;二要“闻”,多听多了解,“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要深入倾听群众的心声,践行司法为民初心;三要“问”,问需问计促合力,以“府检联动”为抓手,主动问党委政府之需,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沟通协调,深度融入保护治理大格局;四要“切”,寻痛寻因挖病灶,找到“症结”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并督促整改。
参加活动的全国人大代表、汝州市家家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于莉指出,公共利益归根结底是人民利益。面对社会治理中的堵点盲点难点问题,于莉建议,检察机关要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从“一域”中谋“全局”,在“全局”中守“一域”,借助党委政府之力,用好府检联动之力,凝聚社会组织之力,发挥媒体宣传之力,汇集保护治理合力,更好发挥公益诉讼作为社会协同治理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守护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刘立新、陈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