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开的广州市直部门2014年度决算账本显示,去年86个有非税收入的部门中,64个部门存在“其他收入”,其中37个部门对“其他收入”到底是什么收入未作说明,涉及金额达7.01亿元(据10月26日《新快报》)。
规范的账目起码要有来龙去脉,而这么多的“其他收入”并未交代明确来源,这是个怪现象,不禁让人发问,为何这些部门如此热衷于稀里糊涂的“其他收入”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越模糊的东西越容易说它是什么它就得是什么。就像对一个没有正式名称的东西,想让它是“小苹果”它就得是小苹果,这时怎么爱它都不嫌多;而在相反的时候,只要上级查出了问题,它就会被当成“小陀螺”推出来,而这时怎么抽它都不为过。
收入没有“来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将来这部分收入也可能没有“去脉”。在一些部门,小金库的形成,大部分都来自于这种稀里糊涂的收入。之所以小金库用起来方便顺手,是因为它在一些部门领导眼里就是“无源之水”,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吃白不吃。但要想使小金库里的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要提前做一些账面上的功课,并形成整套的秘笈,那就是最大化地模糊一些收入来源,将“稀里糊涂”进行到底。
7.01亿元“其他收入”未作说明,实则是财政制度还不够严密的结果,只要制度有缺陷,“其他收入”就会成为魔法师的隐形衣,什么东西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罩在里面。而同时也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督机制,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使得一些部门领导,对小金库的复活抱有很大幻想。因此,从制度进化方面应撕掉这层“隐形衣”,从监督行使方面要击醒那些半睡半梦的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