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的八年小确幸
2020-09-29 15:53:00  来源:淮安市检察院

  

  淮安区检察院 孙小年

  到办公室来的时候,是我工作的第八个年头,兜兜转转了一圈,最终又回到“原点”。之所以称为“原点”,一来作为法律人,公诉梦肯定是有的,来到办公室,和案件就隔了堵墙;二来办公室是我到检察院的第一站,而现在,我又回来了。

  到办公室是什么感觉呢?一句话概括“能感觉到自己在奔跑”。这不单单是报送文件材料急促的步伐,而是远离“舒适区”后,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想努力。所以有人称办公室为“全能学堂”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越过七年之痒,工作的第八年,驾着七彩祥云的检察小确幸再次出现,让我对方向、时间和坚持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我的方向感很不好,除了上下班的路,开车总离不开导航。可人生之路哪有GPS?

  那怎么办?请务必找准方向。

  迷茫的时候,宁可放下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忙碌(估计时间不允许),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剩下的就是去实现它。小到一份台账的整理,一次活动的筹备,大到生命的抉择,方向错了,一切都白搭。戏剧之处在于,有些事可以重做,但有些事却永远无法回头。

  高中的时候,研究过这样一个公式(1+R)的n次方。意思就是,只要你坚持做一件事情,投入的时间越多,成效就越大。这和10000小时定律阐述的是同样的道理。强调的是时间的长度,像极了“笨鸟先飞”。以前我就这么飞过,确实有用。

  但工作几年下来,我却越发得觉得,时间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作家刘墉曾在教育子女的书信里这样写道:早上起床调好咖啡机,随手将面包放在面包机上,等洗漱完毕,咖啡已经煮好了,面包也热腾腾的了,直接可以一边看报一边享用早餐。讲的就是生活中时间的质量。很长一段时间,工作起来我就感觉吃力,尤其是在手头有七八个事情的时候,头脑里一片轰鸣。仔细剖析,能力不足是一方面,最要命的是时间“管理”成问题。后来尝试着去接触时间管理书籍,慢慢的学着有质有量地“套”着工作,成效很不一样。

  2019年,有幸去北京参加活动,遇到了一位检察系统的牛人。他会几种乐器,衣服搭配讲究得体、案件办理一丝不苟,还出版了好几本书,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当时的反应是哪来的时间?一问方知他不仅时间安排得当,而且一直以来坚持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写作。的确,笔耕不辍,积跬步才能致千里。这是我所没有的。

  人们对于自己身上的毛病,往往不宜察觉,察觉了还容易被原谅。我是当毛病在孩子身上“投影”出来的时候,才不得不面对和改变的。“歇一歇”的拖拉思想让我吃了不少苦头,有一天我特意列了个“苦头”清单。痛定思痛,决定行动起来,这是干好检察工作所必备的,也是教育子女时必须的。

  以后还有好几个八年,但这八年始终是独一无二、屹立不倒的,也一定是常想常新的。它让我从能做事、做完事的基础上想着又快又好地做成事。这是开始,也是根基……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