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建设历来是检察系统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人员、案件均有超过60%在基层,所以队伍建设的质效决定了检察事业能否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关注“人”。关注人有无目标和动力。争先创优的总体工作目标,需要所有干警团结奋进,一旦有人目标不清、动力不足,就会成为队伍整体推进的“绊脚石”。关注人是否适岗及压力。不是所有干警都能在激励或考核下自驱,要充分考虑人岗适配,全面考量承压能力,既要“杜绝躺平”,也要避免“鞭打快牛”。
关注“案”。无论是批捕还是起诉环节、强制措施、量刑建议都关注民生,无论是公益诉讼还是司法救助,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后,员额检察官待遇提升、责任加大,但司法实践中,有兢兢业业“求极致”的检察官,也有“就案办案、得过且过”的检察官,更有个别想“躺赢”的人,基层检察院建设中对案件的关注必不可少。
关注从案件作反向检视。无罪判决、撤回起诉等上级检察院重点考核的数据无需赘言,实践中还需要通过关注减少起诉意见书罪名、数额等把好廉政关;通过关注诉判不一、判决书审查等把好监督关;通过抽查不起诉案件、复查抗诉案件等形式把好文书质量关。
关注典型案例打造。近年来,检察机关很重视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发布,要把“办精品案”作为考评干警绩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典型案例打造,同步提升干警的精品意识、监督水平与文字能力。
关注“管理”。若没有好的管理方法,办案效率难以提升;若没有好的管理路径,监督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发展。
关注人才梯队搭建。首当其冲的是“人的管理”。需要充分发挥班子“领头羊”作用,同时合理搭建人才梯队,着力培养各条线领军人才及办案骨干,确保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注提升工作质效。基层虽然案件量大,但认罪认罚案件占比较高,所以一定要进行繁简分流,秉承“小步快跑”的理念,把办案力量更多地集中在不到10%的疑难案件上,统筹学的运用必不可少。
关注开拓视野胸襟。检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在队伍管理中,一定要提供机会让干警开拓视野,通过正向疏导,让干警开阔胸襟,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工作,以和谐的氛围团结奋进。(王旭、容慧辉)